【山东能源】淄矿新升实业公司: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
【决战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新升实业公司:安全管理再加强 全力筑牢安全坝
“设备检修时,工具车未停放在作业区域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11月23日,在新升光电公司生产车间,安监员张任韬给正在作业的检修工孙义峰出示了整改问题隐患清单,并要求立即整改。
在决战年终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升实业分层建立了从单位领导到车间、班组长“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履职清单和检查要素清单,要求基层单位班子副职下沉管理,促进办公地点到一线、工作重心到车间、安全管控到现场,全力以赴打好全年安全生产主动仗。
“当前正是年终安全生产决胜期,我们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安全,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该公司安全总监李志峰介绍,他们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本工种操作规程,每月组织职工进行专项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后方可再上岗,使职工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技术参数及操作要求,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准。
为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可控度,东辰瑞森公司从筑牢安全思想防线,抓好事故防控的角度出发,深入开展自我剖析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他们以职工自揭“伤疤”的形式开展现身说法活动,警示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对危害事故的辨识预知能力,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他们严把职工作业前安全确认关,领导干部定期深入车间与职工促膝谈心,了解职工目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掌握思想倾向和心理波动,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此外,城隆建材公司强化安全重心下移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落实到现场,实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要求。他们坚持每班安全巡查、每周三特种设备专项检查、每周日全方位安全检查,并加强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用电安全、车辆运输等环节的安全把控力度,做到全域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新升热电厂将冬季“三防”与安全隐患排查相结合,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暴雪天气应急预案》《冬季断煤保供热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并强化供暖管道及供电线路的检查维护,检验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可靠性,做好输煤设备检査维护、锅炉燃烧调整和低负荷稳燃等工作,降低强降雪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进行安全检查、安全互检、消防专项检查7次,排查隐患16条,均按照有关要求整改到位。
【决战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新升实业公司:找准发力点抓实工作作风持续改进
【鲁中晨报】科技创新来撑腰 人均挣得上百万——看山能淄矿新升实业矿用产品公司崛起之路
“可不要小看井下材料的变化,这实际上是一次历史性‘革命’,多年沿袭的井下钢铁制品变成塑料产品。这需要思想的变革,需要新旧产品的激烈碰撞,需要我们不断的推进。”说这段话的是山能淄矿新升实业公司总经理王健。
王健口中的“革命”是指井下辅助矿用新材料的应用,也是指新升实业矿用产品公司在矿用新材料上的研发和推广。近日,记者从山能淄矿集团了解到,这个紧抓“革命”的小公司,2020年上半年13名干部职工实现销售收入1844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142万元。
(1)“革命”先要“革”自己
新升实业东辰瑞森公司专门生产高端尼龙,610、612、1012等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提出了“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思路后,嗅到机遇的新升实业公司以东辰瑞森为依托成立了“矿用产品事业部”。
“当时我是公司销售人员,业绩不错,成立事业部让我担任部长,老大不乐意,觉着没有前途。”当时的事业部部长、现任矿用制品公司的总经理李承浩笑着说。
一个部长,两名员工扎起架子。新升实业给的第一个命题是“用改性的低端尼龙研发制造井下支护用的柱鞋,柱帽”。
煤矿支护用的支柱是液压钢制结构,柱鞋和柱帽都是铁制品,职工支护时先将柱鞋安置好,再把柱子安放到柱鞋里,需要两人操作。柱鞋不仅斤两足,而且因其形状不够规则,不好放置和运输。如果柱鞋变成能够承压、承重防火、防静电的塑料制品,就变得轻巧好用,能大大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支柱可由一人操作。
经过两个月不断试验,最终矿用产品事业部研发制造出了第一款柱鞋,并投入井下试用。
“你可是大功一件,咱们职工都想见见你。”承担实验的原埠村煤矿(新升实业新身)采一队队长李学东的话,让李承浩记忆犹新。
“我本来是去查看使用情况,没想到让职工给团团围住了。大家都说给他们解决了大难题,支柱岗位从万人嫌已经到了人人抢了。”李承浩说,这一次的小实验给他带来很大震撼,没想到自己的工作能让井下的工人师傅们有了轻松感,幸福感,自己觉着这个事业部大有可为。
思想受到震动的李承浩在工作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带领两名员工先后研发了塑料托辊、塑料锚网、水沟盖板、水槽、巷道垫板等14种产品,不仅轻巧耐磨,而且防火、防静电,能重复回收使用。
(2)“革命”还需理念的认同
“推陈出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延续了多年的思维方式、习惯要打破,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刚开始产品推广时,人家根本不理咱这茬。”李承浩说,产品进入市场后,他们才知道这场“革命”的艰巨性和持久性。“不用不知道,用了才说好。”按照这个思路,李承浩带领着两名工作人员上门免费送货,免费安装,免费试用。
“咱们一直都是用的钢铁产品,是笨重点,但是很安全。”这是李承浩推广时矿方领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是免费的,你们看着好咱再谈合作。”李承浩总是这样回答。
在不断努力下,巴彦高勒煤矿同意将101运输皮带顺槽三分之一托辊,改装矿用产品事业部的塑料托辊。打开缺口,事业部将全部力量都放在了巴矿,送货、安装、对比试验,每周写试用报告。经过3个月的实验,塑料托辊完好无损,而铁质的托辊出现了腐蚀、磨损、裂痕、皮带跑偏等现象。看到效果的巴彦高勒煤矿,立即拍板将101顺槽皮带运输巷的托辊全部进行更换。
之后,事业部将研发制作的快速集成路面推向了市场,并到原神华集团补连塔煤矿进行了产品推广。他们同样用“先试后买”的方式,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既有产品也有市场的矿用产品事业部,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立了矿用产品公司,李承浩任公司总经理。
李承浩带领的矿用产品团队先后与国家能源集团、山西晋煤集团、山西潞安集团以及兖矿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在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设立区域代理和供货商,在煤炭材料供应市场站稳了脚跟。
(3)成功还需要个性化服务
“李矿长你提出的可移动充气风墙,我们已经研发出来,可以进行试验。”7月28日一早,李承浩与客户沟通项目的进展。
采访中李承浩说,为矿井单位提供常规性塑料产品以外,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定制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矿用产品公司的发展方向。
2020年5月份,唐口煤业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矿长李纯爱提出“可移动风墙”的想法。井下每次砌临时风墙不仅浪费人工物料,拆除后还需要将这些建筑垃圾转运到地面,环节繁琐,污染性强,想让矿用制品公司帮助研发能够重复使用的可移动塑料风墙。
按照这个思路,李承浩带领着团队开始调研。要达到耐压性,能重复利用,还不能变形。经过两个月的实验,充气风墙问世。用聚乙烯PP布和弹性拉丝作为主原料,充气后可作为风墙,抗风压最高可达到0.2千牛/平方米,不用了放掉气压回收就可。
2020年,矿用制品公司还将充填快速隔离装置的研发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应客户要求进行的定制化研制,目前已经进入了小试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定制化、高端化的产品开发,矿用产品公司还“攀高枝”,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郑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完成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他们采用了项目合作的方式,设立课题,投入费用,投入市场进行分成。郑州大学赵清香教授与矿用产品公司达成了快速集成路面项目的合作。从聚乙烯、到橡胶,从承压40吨到120吨,从卡扣人工连接到自动铺设自动撤回的研发,形成了一条龙。
“我们先后研发了60余种产品,拳头产品有6种,今年他们的目标是研发两种拳头产品,投入市场,并全面推广,主攻方向是充填快速隔离装置、井下可移动挡风墙。”李程浩说到未来,两眼灼灼,记者似乎也从他的眼里看到了“革命”成功的曙光。